稀土博弈:中国的一手好牌炒股配资时间
2025年6月,全球供应链的神经被中国轻轻拨动了一下。就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高调宣布“稀土回流美国”、欧盟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的同一天,中国商务部悄然向通用、福特等三家美国车企发放了稀土临时出口许可证,有效期六个月。欧洲部分企业也收到了加快审批的通知,但军工领域仍被严格封锁。这一手看似让步,实则收网。
中国是全球稀土供应链的绝对掌控者,80%的供应量和90%的精炼产能让欧美不得不低头。2025年4月,中国突然对钐、铽、镝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,直接掐住了美国军工和新能源汽车的命脉。F-35战机每架需要417公斤稀土,而美国70%的稀土化合物依赖中国进口。福特芝加哥工厂因断供被迫停产,通用高管警告“底特律生产线或于数周内瘫痪”。
就在欧美焦头烂额之际,中国突然“松绑”,但仅限于汽车行业。军工领域仍被卡死,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的回应耐人寻味:“中方充分考虑各国在民用领域的合理需求。”潜台词很明确:想要更多?拿诚意来换。
美国曾试图用“降低关税”换取稀土解禁,但中国直接回绝:“国家安全不容交易。”如今中国选择在特朗普访华前夕释放善意,既是对美方近期承诺的回应,也是在测试美国的下一步动作。如果美方继续加码科技封锁或关税战,这张临时许可证随时可能变成废纸。
稀土是比芯片更致命的反制武器。美国政府高管曾私下承认,若中国彻底断供重稀土,F-35生产线“撑不过三个月”。五角大楼紧急囤积了3000吨稀土永磁体,但仅能满足半年需求。更讽刺的是,美国虽有稀土矿,但90%的矿石仍需运到中国提纯炒股配资时间,然后再高价买回成品。这种“荒谬循环”让《纽约时报》都忍不住吐槽。
中国此次精准放行汽车行业,却继续封锁军工领域,等于告诉美国:“你可以造车,但别想造战机。”这种“窗口式松绑”让白宫陷入两难:若强硬对抗,美国车企将再次断供;若妥协让步,军工复合体必然反弹。
欧美媒体常将中国稀土管制渲染为“经济胁迫”,却选择性忽略一个事实:正是西方的围堵政策,逼中国亮出这张王牌。2025年4月以来,美国以“芬太尼”为借口,将部分中国商品关税提高至145%,并禁止对华出口EDA芯片设计软件。欧盟紧随其后,不断威胁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。当中国用稀土反制时,西方突然高喊“不公平”,这种双标逻辑连德国车企都看不下去,直接起诉美国“损人害己”。
中国从未将稀土纯粹当作武器,而是强调“管制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履行防扩散义务”。但如果欧美执意将经贸问题政治化,中国手中的王牌远不止稀土。全球80%的阿莫西林原料、90%的电动车电池石墨均由中国掌控。
在这场博弈中,中国早已布好三步棋:先施压,利用稀土管制迫使欧美产业链震颤;再松绑,在关键节点释放有限让步,分化欧美立场;最后果断收网,以资源为筹码,换取科技、关税等领域的实质性妥协。
欧盟已开始动摇。在中欧半导体企业座谈会上,中国释放放宽稀土出口的信号,德国车企迅速抓住机会。美国仍被排除在外,日本和韩国则陷入恐慌,因为混合动力车每辆需2-4公斤稀土,而他们的库存仅够维持3个月。
稀土之战,本质是国际规则话语权的争夺。过去中国是“世界工厂”,被动接受西方制定的贸易规则;如今中国正成为“资源规则制定者”,用稀土管制证明:“你们可以断供芯片,我们也能断供工业维生素。”
美国若想真正破局,只有两条路:要么投入天量资金重建本土稀土产业链(至少需8年),要么回到谈判桌放弃零和博弈。而中国早已在新能源赛道跑出绝对优势,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半壁江山,动力电池回收率超95%,形成闭环式供应链。当美国还在为稀土焦头烂额时,中国每45秒就能下线一辆电动车。
中国的稀土策略,像极了武侠小说里的“以柔克刚”:看似让步,实则蓄力;看似解禁,实则收网。欧美现在松的那口气,或许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。180天后,若美国仍在关税和科技封锁上执迷不悟,断供危机将再度降临。
毕竟,这场博弈的终局,从来不是谁拿到了许可证,而是谁先读懂了中国商务部那句话的弦外之音。
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,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。如有内容争议炒股配资时间,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。
金元速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